论不怀好意配资平台代理,或许没有人比北约更在行了,就连给外军装备取代号时,都要趁机“挖苦讽刺”。
就比如中国首款五代战机歼20,中方自己代称叫威龙,主打的就是一个威武霸气。可到了北约那里,直接将其代称为Fagin,音译过来含义很恶毒,意为教唆犯。
仅从这一案例来看,北约的险恶用心已到了小家子气甚至幼稚的程度。
而同样惨遭北约重点关照的,还有俄罗斯的米格21。它明明是航空史上生产数量最多、服役时间最长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,却被北约取了“Fishbed(鱼窝)”这样蠢笨的外号。
(被调侃的米格21)
还有具备核常兼备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图95,明明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、航程最远的螺旋桨式战略轰炸机,却被形容成了一头笨手笨脚的大笨熊“Bear”。
那么,北约到底为什么要给其他国家的武器取代号,他们这般肆意贬低他国武器,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企图呢?
(图95战略轰炸机)
01取代号的原因到底是啥?
其实取代号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为了国防需求。
众所周知,冷战时期,基于两大强国争霸的现实需求,北约与华约阵营之间,在军事交流方面,其实是处于“老死不相往来”的状况,要想知道对方到底拥有了什么样的武器装备,基本只能靠情报机构探查。
而且,当时美苏等国常常秘密开展新装备的研发工作。情报部门查到的往往并非装备的官方名称,而是“装备实物”或“模糊影像”。
(冷战时的美军战机)
在这种情况下,给这些外国的“装备实物”或“模糊影像”取一个代号,就成为了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。
说白了,就是给每一款“未知装备”贴上“分类标签”,方便情报部门进行归档、分析以及追踪。
(苏系战机)
再加上,不同国家对于本国装备的命名规则可谓千差万别。
就比如,苏联的战机通常采用“苏-XX”的方式命名,中国装备有“歼XX”“轰XX”等命名;美国则使用“F-XX”“A-XX”。
各国军队进行联合作战、情报共享时,若直接念出对方装备原名,很可能因发音问题出错,甚至因名称过长而拖慢沟通节奏。
(冷战时期和盟友配合的美军)
而统一的“北约代号”,却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比如北约给苏联的К-13导弹,取名“AA2”,只要念到这个名字,不管是美军,英军还是法军,所有人都能知道,遭到了苏联K-13导弹的袭击。
所以,站在美国人的角度,为自己内部使用而给其他国家装备取相应代号,这是顺理成章、完全可以理解的事。
(K-13导弹也是中国霹雳2导弹的原型)
02美国的别有用心
但取代号可以理解,取侮辱性绰号则另当别论。连小学生都知道随便给人取侮辱性外号是不道德且不礼貌的行为,堂堂世界第一强国美国,怎会连小学生的基本素养都不具备?
而且,北约并非不会取像样的代号。比如,歼10就被他们叫做“Firebird(火鸟)”,对应西方神话里浴火重生的菲尼克斯,自带威武气场。
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图160,北约代号“海盗旗”,光听名字就透着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力。
更别提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,北约代号“天幕降临”,简直就是帅到没有朋友。
(海盗旗)
这说明,北约不是不会取好听、威武的代号。他们“借代号挖苦”操作的背后,其实藏着很深的别有用心。
第一重,是“弱化对手威慑力”的心理暗示。
其实这种心理暗示更像是一种调侃,属于确实有贬义,但整体更偏中性的那种。
一般被美军这样调侃的,大部分是一些“有点实力但构不成核心威胁”的武器。
就比如,前文提到的俄罗斯图95。
图95的北约代号为“Bear(熊)”,“熊”虽然经常关联“笨拙、迟钝”这样的词语,但毕竟也是一种身强力壮的动物。
美国人用这种“半褒半贬,调侃居多”的代号,既突出了这款轰炸机核常兼备的能力,又调侃了图95作为螺旋桨飞机,在一些性能方面弱于喷气式轰炸机的现状,然后用它告诉每一个士兵,这款轰炸机很危险,但我们有办法对付它。
(图95战略轰炸机)
可面对真正让北约感到“坐立难安”的装备,这种“调侃”就会瞬间消失,变成明晃晃的恶意。
比如歼20,作为能与美军F22正面抗衡的五代机,歼20从亮相起就打破了北约在高端空战领域的垄断,所以北约一定要叫它“Fagin”,竭尽全力地批倒批臭。
这波操作看似既恶毒又幼稚,实则涉及北约的第二重目的,即通过“负面标签”来实施“掌握装备叙事权”的信息操控,并以此误导国际舆论,给假想敌的先进武器,进行污名化的处理。
要知道,歼20最早的北约代号是FireFang,意思是腐烂的肥料。可由于这个单词和Fire Fang(意思是火焰般的獠牙)的拼写实在是太像,仅仅是一个空格键的差异,腐烂的肥料就变成了酷炫至极的火焰獠牙。
北约哪里能够忍受,连忙不惜打脸也要将FireFang改为“Fagin”,以免全世界对歼20产生正面联想。
第三重,是“对内动员、对外立威”的双重表演。
对北约内部而言,这种恶意代号是“低成本的凝聚力工具”,给假想敌的武器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,在潜意识里就给成员国军人植入了“对手装备不行,我们更厉害”的思想钢印,既增强了北约对于自身军事体系的信心,也方便美国牵头搞军备竞赛、向盟友兜售武器。
同时,对于外部来说,这种操作也是北约秀肌肉的一种表现。相当于北约告诉整个世界“我们想给对手的装备取什么名,就取什么名,规则由我们定”,以此巩固北约在军事领域的“话语霸权”。
(北约军队)
可这种“话语霸权”说到底,也不过只是一种文字游戏。歼20列装后,多次在实战当中,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实力,让“Fagin”这个代号彻底成了笑话;
米格21至今仍在多个国家服役,用实战证明“鱼窝”也能打硬仗;
图95更是常年绕着北约国家巡航,用“大笨熊”的外表执行着最生猛的战略威慑。
毕竟,武器的威慑力从来不是靠名字定义的,而是靠守护国家主权的决心、靠实战检验的性能,这一点,北约再怎么玩文字游戏,也只不过是白费力气而已。
参考资料:
1、观察者网《北约给俄罗斯苏57起了个新代号“重罪犯”?》
2、央视网《解局丨歼20战机列装部队 这一大国重器到底有多重要?》
3、环球时报《美媒:苏-57和歼-20打破了美国对隐身战机的垄断配资平台代理,且各有长处》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举报/反馈天瑞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